魔鬼山,現名為炮台山,位於鯉魚門北端,海拔 222米,因地理險要,前英軍便選址該山上設立砲台,扼守著鯉魚門海峽東面入口航道,歷來極具重要戰略地位。至今該山腰及山頂上,仍可見其具規模的碉堡及炮床遺跡。
魔鬼山設有 4 個炮床,位於上端山頂的稱為「歌賦砲台」,置有一門 6 吋口徑及一門 9.2吋口徑大炮,整個山頂地勢築成圓環形並佈滿槍眼的碉堡;下方山腰則稱「砵甸乍砲台」,由兩門 9.2吋口徑大炮組成,炮台旁設置了很多掩蔽體及彈藥庫。
1898年清朝把新界租借予英國後,至1900年英軍以該處地理形勢險要,遂在鯉魚門海峽兩岸興建碉堡及砲台,作為保護鯉魚門航道之用。南岸的建有鯉魚門砲台(現今海防博物館),北岸則建築魔鬼山砲台,計劃為全港防禦中東海岸射擊的指揮部。1936年,由於防禦計劃轉變,山上的大炮先後被撤至港島最南端的鶴咀砲台及赤柱砲台,而東海岸射擊的指揮部亦改遷赤柱砲台,使魔鬼山成為一座沒有固定武裝的碉堡。
1941年 12月 8 日香港保衛戰爆發,日軍沿新界南下侵佔九龍,當時魔鬼山一帶陣地主要由印籍的駐軍防禦。由於醉酒灣防線西段失守,空軍司令於 11日下令守軍全面撤出九龍。翌日,當魔鬼山守軍撤退時,隸屬香港的星加坡野戰炮兵團,以其 4 門 3.5吋口徑野戰炮協助印籍守軍拖延作戰,當天炮兵團發彈超過 400發,成功擊退日軍兩次向魔鬼山進犯。
在形勢不比人強之下,猶豫的空軍司令意識到保衛港島更為重要,決定放棄魔鬼山這個重要的軍事陣地。 13日拂曉,守軍軍團由魔鬼山腳下的數艘魚雷艇,及守軍唯一的驅逐艦護送。 可是,進行中缺乏駁艇的關係,為順利地撤回港島,最後被迫放棄 120頭協助運輸裝備的重要騾子及大量彈藥。這些損失造成了在日後港島戰的彈餉補給問題,且削弱了往後對日軍的抗戰爭勝能力。
當守軍全部撤退港島後,日軍大隊於當晚即佔領了魔鬼山。 魔鬼山因著地理上的優勢,往後成為日軍砲轟港島的陣地。
山腰砵甸乍砲台
砲台紅旗
炮床雜草
炮床沙丘
炮床頂蓋
波浪頂蓋
彈藥地庫
砲台鐵環
野花生機
圍牆彈庫
碉堡圍牆
神像供奉
對望港島
對岸軍營
山頂歌賦砲台﹕
山頂碉堡
狹長堡壘
塗鴉通路
碉堡槍洞
槍洞風光
內堡門路
瞭望角位
山頂平台
下望墳場
扼守海峽
魔鬼山坡